你的位置:杏耀开户 > 最新动态 > 1949年,宋庆龄为汪精卫之妻求情,毛泽东同意特赦,提出一个条件
最新动态
1949年,宋庆龄为汪精卫之妻求情,毛泽东同意特赦,提出一个条件
发布日期:2024-09-02 03:47    点击次数:88

前言

汪精卫卖国投敌,他的妻子陈璧君究竟起了多大作用?大汉奸陈公博有一句妙语:“汪先生没有璧君不能成事,没有璧君也不至败事。”

1949年,毛泽东曾接受宋庆龄的建议,考虑过给陈璧君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,当时毛主席提出了一个条件,但却被陈璧君拒绝了。

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女人?为何至死都不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呢?而她,在汪精卫通敌卖国的道路上,究竟充当了怎样的角色呢?

陈璧君也曾有过一段奋发向上的历史

1951年,陈璧君60岁时在上海监狱亲笔写了洋洋5万余言的供词,那一页页真书繁体的蝇头小字,虽然有大半篇幅是在为自己评功摆好,但只要认真看下去,便不难看出她背叛祖国的罪行。

陈璧君这个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了各种角色的女人,其实也曾有过一段努力拼搏、奋发向上的历史。

1891年11月5日,陈璧君出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,她的父亲是一个识字的商人,母亲则是农家女,也认识一些字。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很严,所有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都会被送去念书。陈璧君虽然是女孩,但在幼小时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,加之她天生的聪明伶俐,好学上进,在校学习时成绩一直都很好。

1905年,陈璧君到日本留学,这时汪精卫也在日本,他们都加入了暗杀团,经常在一起活动,两个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。在日本留学期间和回国后,陈璧君朝气蓬勃,满腔热忱,参加推翻封建王朝和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,在黄花岗战役中表现得很勇敢。

1912年,陈璧君又与汪精卫赴法国留学,1920年赴美国说明陈炯明叛变革命的真相,1929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,她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。总之,陈璧君在日寇侵华前对中国的革命事业是有所贡献的。

但是,

由于她好出风头,野心勃勃,权力欲太强,1937年以后便和汪精卫等人演出了一幕幕妄图投靠日本帝国主义,建立汪氏王朝的罪恶丑剧。

在她的供词中有这样一段话:

“自卢沟桥事变,蒋(介石)一年而失中国土地之半,且敌人未到,便弃地先逃。如真抗战,当使敌人得我寸土,亦如口吞炽炭,先将其口伤半死,燃(然)后始得暂时下咽。如此容容易易,便一省一省得去,恐非所谓抗战……故汪(精卫)以为既‘不能’、‘不肯’抗战,不如遂和,以保存尚未丧失之地、人民,以(已)沦亡之省,亦可除图收复。”

这段文字虽然半文半白,曲曲折折,但不难看出,她是在说由于蒋介石不能抗日,不愿抗日,汪精卫才主张跟日本谈和,向日本投降的。

在这段话里,不管她如何为自己开拓罪责,也无法掩盖汪精卫卖国投敌的嘴脸。

其实,汪精卫、陈璧君叛国投敌的谬论,远远不止这些。

陈璧君在汪精卫身边扮演的角色

陈璧君在社会上泼辣,好出风头,在家庭里也是她说一别人不敢说二,这是当时人们所共知的。那么,她在汪精卫卖国投敌的罪恶活动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?这在陈璧君的供词中丝毫没有提及。不过

大汉奸陈公博倒有一句绝妙的评语:“汪先生没有璧君不能成事,没有璧君也不至败事。”

事实的经过是这样的,1938年7月前后,蒋介石通过陈布雷,多次派外交部亚洲司长高宗武秘密赴日谈和。可是

高宗武表面是为蒋介石作事,暗地里却秘密勾结日本特务,从中探听到日本认为蒋介石和汪精卫在演“双簧戏”,对蒋介石既主动探询条件而又迟迟不表态非常生气,决定以蒋介石为和谈对手,而对汪精卫很感兴趣。

蒋介石得知高宗武和日本特务勾结,了解了日本人的心理后极为愤怒,叫来秘书长陈布雷大发雷霆:“高宗武是个混蛋,谁叫他到日本去的?”

陈布雷被责问得目瞪口呆,无言以对。他心里觉得很委屈,是你蒋介石让我派人去日本探询谈和条件的,再说高宗武通过日本特务得来的情况是真实的,这些没有什么错呀,再说,你蒋总裁不是多次告诫我,政治就是秘密,秘密以外无政治。政治家左手做的事,右手不必知道,现在怎么责怪起我来了。

陈布雷见蒋介石那本来就冷峻的面孔气得铁青,没敢作任何解释,第一天就下令停支高宗武的活动经费,并命令他立即返向汉口。

高宗武回到汉口后,得知蒋介石很讨厌他,便想依靠汪精卫。

他和陶希圣秘密商议对策,两个人商定,如果蒋介石不愿出面投降日本,就把汪精卫捧起来另搞一套。

很快,周佛海、陶希圣频频拉拢汪精卫,鼓励他站出来。并经常到汪精卫家,暗暗勾结陈璧君,让她作内应。汪精卫对抗战本来不抱有信心,陈璧君深感寄人篱下,日子难过,夫妇俩商量如果有朝一日,能独立为王,虽然丢了东北五省,朝廷小,却是一方天子。

周佛海和陶希圣把汪精卫夫妻的心思转告给高宗武,高宗武积极活动起来,

他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二部秘书主任梅思平(高宗武的同乡,两人关系密切)以汪精卫代表的名义,和日方特务在上海重光堂订下秘密协约,协约的内容是让日方支持汪精卫建立反蒋介石反共产党的新政权,然后再进行中日谈和。

1938年10月,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二秘书部主任梅思平把秘密协约带回重庆,通过周佛海、陶希圣转交给汪精卫和陈璧君,并为推祟汪精卫当傀儡献计献策。

陈璧君大喜过望,以为汪精卫就要登上一国之主的宝座了,

非常亲热地留住了梅思平,特意为他设宴辞行。

梅思平走后,周佛海、陶希圣等人忙开了,他们为跟随汪精卫逃往国外,摆脱蒋介石的控制东奔西走。陈璧君也为这几个人顺利出走,尽心尽力地奔波。10月上旬,她带着刚从越南回国的侄子陈春圃,去湘桂两省,窥探抗战准备的虚实,多次约晤游说当年云南省主席龙云,作出了先通过昆明去越南河内的决定。周佛海、陶希圣按照他的决定拟定了行动计划,11月5日,周佛海一人先飞抵昆明作接迎汪精卫的准备工作,12月8日,汪精卫一行人在重庆起飞。

但是,中途突然发生意外,12月6日,蒋介石从前线火速飞回重庆。命令陈布雷打电报给周佛海,要他立即返任。

汪精卫和陈璧君以为行动计划暴露,吓得坐卧不宁,马上派人四处探听消息。

他们闹了一场虚惊,原来是将介石在前线心血来潮,决定召集全体年轻的中央委员训话。这样的会议,按照惯例,国民党副总裁是可以不参加的。于是汪精卫当机立断,立即启程。

在汪精卫离家前几十分钟,陈璧君等人就已赶到了重庆珊瑚坝机场,恰巧空军司令周至柔也正想搭乘这架飞机去昆明,陈璧君左等汪精卫不来,右等也不来,急得鼻子上沁出了汗珠。

但她到底是个有心计的女人,她见周至柔站在那边东张西望,便示意随行的曾仲鸣上前去与周至柔寒暄,婉转地告诉他汪夫人有事去昆明,周至柔丝毫没有产生怀疑。

预定起飞的时间就要到了,而汪精卫仍踪迹杳然,陈璧君嘱咐随从:“去向机场说明,有汪先生搭机,令飞机暂缓起飞。”可是陈璧君的话音刚落,一辆汽车就从珊瑚坝上疾驰而来,汪精卫随卫士上了飞机。周至柔看到汪精卫夫妇,急忙谒见,直到飞机起飞时,陈璧君才告诉周至柔,汪先生是去昆明讲演。

汪精卫在昆明停留24个小时,于翌日下午从昆明起飞,傍晚飞抵河内。汪精卫、陈璧君离开重庆后,按事先布置,国内马上有人为他们造舆论说:“蒋、汪之间,对战争的看法是一致的,分歧点只是在中共问题上。汪认为惟对日和平,而后可以有力量对付中共;蒋则认为惟有继续抗战,才能堵塞共产党的嘴,至少,和谈不应让中共知道。”

汪精卫夫妇和陶希圣、周佛海、曾仲鸣这五个汉奸到了河内后,汪精卫先带着曾仲鸣留在河内,由周佛海、陶希圣急赴香港进行活动,陈璧君则往来于香港、河内之间进行联络。汪精卫从昆明起飞前曾密电陈公博在河内相会,陈公博立即动身冒险乘飞机来到汪精卫身边参与叛国活动。

12月20日,日本发表近卫首相第三次招降声明,汪精卫一听到声明,立即呼应,马上把事先拟好的电稿交给陈公博带往香港,并嘱咐说尽快去找顾孟余、周佛海让他们研究商量后,交给林柏生在香港发出去。

顾孟余见此电稿,表示不能发,陈公博表示无可无不可,周佛海则竭力主张发出去。林柏生说:“汪先生此电是指定交给我发的,你们如果不同意,我也要发出去,责任我负,反正不要你们出名,你们无权反对。”

就这样,汪精卫臭名昭著的响应日本首相近卫的主张,对日停战,进而商谈“和平”的电文,终于在1938年12月29日经林柏生的手发出去了,留下了历史的罪证和子孙后代唾骂的话柄。

自从汪精卫的电文在香港发表后,蒋汪的矛盾已进入白热化,汪精卫也一天比一天孤立了。为了摆脱困境,汪精卫和陈璧君秘密商量策略。可以说

陈璧君是汪精卫的得力助手,他每前进一步都有陈璧君的“功劳”,没有陈璧君的出谋划策和外交手腕,汪精卫不一定能攀上国民党副总裁的位子。

所以在这个时候,汪精卫还得问计陈璧君。

陈璧君主张让得力助手叶蓬把部队带到广州,汪精卫则主张搬家,直接去法租界住,然后再去法国。最后,陈璧君坚持按自己的主张行事,她叫陶希圣找叶蓬商量。

陶希圣来到金神父路见到了叶蓬后说明了来意,叶蓬说带部队到广州是无法做到的事,一是部队不强大,没有战斗力,二是调动部队还需要日方协助,三是即使是到了广州,仍然是寄人篱下,抬不起头来,和在上海没什么两样。于是,陈璧君不得不收起另立山头的主张。

日本特务得知汪精卫的处境后,立即来到愚园路,汪精卫向他表示了要迁居并发表声明的意思。

汪精卫说一句,特务在日记本上记一句。当汪精卫说完后,特务站起身郑重地说:“我立即回东京,报告首相,请求出面干涉。我马上协助汪先生迁居,并请法租界捕房布防。”

当天,法租界捕房就调动200多巡捕,散布在福履理路一带,保护汪精卫迁居于此。同时,汪精卫召集属僚会议,宣布日本特务帮他迁居的事,还介绍了他与特务影佐会谈的经过。当他说到影佐的泪珠滴到日记本上时,放低放慢了声音:“看来影佐还是有诚意的。”

会上,陶希圣站起来发言:“汪先生是不是相信影佐的眼泪?……”还没等他把下句话“那是鳄鱼的眼泪”说出来,就有一个人大声吼道:“你这话太过分了!”第二天早晨,陈璧君对陶希圣说,日本特务影佐动身回东京去了,等他到上海再说,昨天的事暂时就不要提了。

这只是汪精卫、陈璧君不信任陶希圣的烟幕,汪精卫叛国投敌的行动并未就此收敛,反而达到顶峰。

12月下旬,周佛海、梅思平、陈公博和日本人的秘密谈判将告完毕,陈璧君派人往香港力促陈公博来沪,“要纲”文件略有修正,但主要内容没变,汪精卫定于12月31日正式签字,这时,一好友密告陶希圣,说有人要暗杀他,陶希圣称病没有参加签字。

1940年元旦,为了不引起汪精卫怀疑,陶希圣抱病到愚园路给汪精卫一家拜年。陈璧君拖住陶希圣劝他补签密约。陶希圣回到家后正赶上高宗武来给他拜年。陶希圣满怀抑郁地对高宗武说:“他们有阴谋不利于你,你怎么办?”高宗武脱口而出:“走了吧!”

事实上,高宗武自从妻子受到宋美龄派人引诱,自己又被军统分子威胁后,就产生了逃离开这危险境地的念头。他通过熟人与杜月笙挂上了钩,杜月笙请示蒋介石后派人替高宗武预订了船票,并希望他与陶希圣同行。

1940年6月4日,在杜月笙手下人的严密保护下,高宗武按照预订计划登上了美国轮“胡佛总统号”。陶希圣则扔下老婆和三个孩子,独自一人乘车来到南京路国泰饭店,从饭店大厦后门换乘出租汽车,直奔黄浦江码头,顺利到达香港。

汪精卫和陈璧君得知陶希圣逃离上海去了香港,大为惊骇,二人唯恐一直参与卖国活动的陶希圣将他们的阴谋扬于天下,便派出一批又一批便衣侦探往返追踪。

陶希圣的妻子冰如去找陈璧君,陈璧君见到冰如后劈头就说:“我派人到你家里去,你总说你是陶家的亲戚,不承认是太太,你是做什么政治工作的?”

冰如见陈璧君气势汹汹的样子有些害怕,她低声说:“我是乡下人,不知道什么政治,希圣做什么事也不告诉我。听说他去香港了,把我和孩子都扔到这里了。”说到这时,她擦了一下眼睛,“我决定自已去香港,把他拉回上海。”

陈璧君把目光转向汪精卫说:“这要看汪先生的意思了。”

汪精卫开始什么也没说,恰好这时,

有人送一封信进来,汪精卫拆开一看面色大变,原来是陶希圣从香港寄来的,信中写到“如果陷害家属,我就要走极端。”

无奈,汪精卫和陈璧君答应派冰如去香港。冰如刚走,陈璧君就把陶希圣的三个孩子扣留在上海作了人质。

一到香港,陶希圣就让冰如给陈璧君打电报,说“希圣即可偕返上海”。随即,他暗地里请杜月笙帮助筹划,救出在上海作人质的三个孩子。

1月20日,三个人质被秘密送回香港。

1月21日,陶希圣和高宗武把汪精卫的卖国投敌秘密“要纲”通过重庆派到香港的中央通讯社长萧同滋全文披露了出来。

高宗武和陶希圣的拆台,不先不后正在汪精卫的阴谋即将得逞之际,青岛会谈已经进入关键阶段,这给汪精卫所标榜的“还都”以沉重的打击。

当时陈璧君正在家,她闻讯后暴跳如雷,把一腔怒火都发在了手下人身上。但这个老练的女人很快冷静下来,想出了对策。她立即把自己的亲侄子叫来,急切地吩咐说:“春圃,陶希圣、高宗武两个坏蛋在报纸上公开了你姑父和日本人的密约,快,你马上以‘汪主席随从秘书长’的名义发表谈话辟谣。”

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。陈公博从香港拍电报到广州,对陈璧君说,日本人愿意接他们走。但此时陈璧君已和褚民谊商定,哪也不去。

9月10日,国民党派出华南特工主任郑鹤影,让陈璧君和褚民谊去重庆开会。

狡猾的陈璧君一看这是圈套,褚民谊则苦笑说:“时至今日,管他真假。”

此时,一向临危不惊的陈璧君也乱了方寸,简单地收拾一下,就于9月12日和褚民谊跟随郑鹤影在全身美式装备的翟英基“保护”下至朱江岸边登航。船行至中途,郑鹤影又出示另一份电报,说褚民谊有事留成都,嘱先将陈璧君及随行人员送至安全地区妥为保护。

当晚换乘小艇开进一条小河,上岸后看到一幢高大楼房,四面临水。陈璧君一进大门,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,走进内厅,才发现财政厅长已比她先到一步,她一切都明白了,蒋介石是不会轻饶她的。

顽固不化,陈璧君错过了最后一次机会

1945年10月,陈璧君以“背叛祖国罪”被判处无期徒刑,押往苏州司前街看守所。

1949年7月1日,陈璧君又被转押到上海监狱女监囚禁。

其实直到那时,陈璧君还不是死路一条。新中国刚成立不久,宋庆龄与何香凝曾一起向毛主席求情过,她们认为,陈璧君的问题和汪精卫还是有着不同的,毕竟汪精卫是决策人,陈璧君只是参与者。

对此,

毛主席也决定给陈璧君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,但主席提出,陈璧君要写出一份认罪声明。

于是,宋庆龄就和何香凝一起写了封信给狱中的陈璧君,希望她接受毛主席的建议,把自己的罪状写下来,但却被陈璧君拒绝了,因为她始终坚持,自己没有卖国。

在狱中,无论管教怎么劝说,陈璧君都当做没听见。

管教让她写出自己犯罪的过程,陈璧君却提起笔来,挥挥洒洒,写出了洋洋万言的“革命史”。

1952年,67岁的陈璧君病倒了,管教让人把她抬到医院。在医院里,陈璧君接受了良好的治疗,为此,她还在住院期间的思想汇报中写道,自己终于了解了为什么人民政府能得到人民的信赖和拥护,这是因为政府的工作人员品质优良的缘故。

后来,

陈璧君在一些生活琐事上,思想改造见些“成效”,但在重大的问题上,诸如她如何协助汪精卫叛国投敌,祸国殃民这类政治问题上,她的思想改造却收效甚微,甚至可以说是顽固不化。

1959年6月17日,陈璧君在上海监狱死去,而她子女早已四散海外,直到第二年,骨灰才被人领走,至此,结束了她罪恶的一生。



Powered by 杏耀开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